• 回到顶部
  • 0755-25528185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40周年,回顾这个改革开放的过程,我们更容易从蛇口开始……

 

◎ 旧照:1989年7月1日,四海公园正式开放(罗沛 摄)

 

蛇口,是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在改革开放初期,来自五湖四海的第一批建设者,他们驻扎此地,汇聚四海公园,探索人生新的局面,“四海公园”也因此而得名。

 

四海公园,始建于1987年,是蛇口最大的公园,也是中国第一批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公园之一。从公园的理解层面上,四海公园第一次诠释了开放的意义。

 

◎ 旧照:1989年7月1日,四海公园正式开放(罗沛 摄)

 

历经三十年,伴随着蛇口改革开放的沧海巨变中,四海公园从开始接纳建设者们的梦想,到留下他们生活的故事,它承载了几代人的生活与记忆。对于公园的生命历程而言,三十而立,有志后方能立志,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设计思考  

面对一个“三十而立”的公园,面对一个“四十不惑”的蛇口。

如何在“旧”与“新”、“过去”与“现在”、“保留”与“更新”中找到平衡点,从而建立新的关系逻辑。

 

四海公园的周围,三十年间从一座宿舍变成繁华的城市图景。高速发展的城市在塑造过程中无暇顾及生活的趣意与情感,而公园却更愿意坚守,留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快速生长的城市与缓慢等待的公园带来了场地的诸多问题——人群构成的多样化、人口的剧增、时代需求的进步,功能需求的冲突、城市界面的剥离、不再流动的水、配套设施的老化……作为城市的组成单元,却与城市慢慢形成了距离。

 

 

在四海公园的“三十而立”,我们希望消除这种距离,让它不仅是一个蕴育我们童年的公园,也是陪伴我们终老的公园。

 

 

弹性的距离

ELASTICITY OF DISTANCE

让公园容纳与时俱进的功能,

弹性的空间让交互距离有可变性。

 

 

 

 

◎ 左右滑动查看公园老照片

 

设计选取场地曾有的水田肌理与当下的城市路网,在叠加中,找到场地的路径逻辑。

 

倚水而建的环园步行系统以及渗透性的网状路径将自然带进生活的场景,路径让独立的板块功能重新交织、融合,非定义化的功能空间以期应对在时代进程里因社群重构不断变革的功能需求。

 

◎ 重逢的路径让距离变得美好

 

◎ 公园肌理

 

◎ 穿林赏湖的环园“跑步道”

 

从形态设计回归关系设计,服务能力的多元化弹性化,让人们可以自己选择交互距离的空间场所,夕阳的辉影让城市穿过湖面变成远焦的氤氲,晨间林下的雾气让自然离我只有几步的距离,日常的尺度消纳在林间的活动场地。

 

◎ 自由的日常距离

 

深圳是一个“儿童友好,人才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的全民友好城市。让每一种人群,在四海公园里用脚步丈量自己与人的距离,与城市的距离,与自然的距离,才是作为蛇口之心,对城市愿景最切实的回应。

 

◎ 可以交互的自然距离

 

◎ “看与被看”的距离

 

 

公园的厚度

TICKNESS OF PARK

公共空间不应成为割裂的孤岛,

街道和公园之间应有“厚度”。

 

 

 

 

◎ 左右滑动查看公园老照片

 

构建公园的开放边界,连接城市脉络。让游园空间形成流动的区域,有“厚度”的街头游园模糊了公园与城市的边界,有了相遇的可能,让偶然的相聚产生更多的城市主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三十而立,实际上对于人而言,并非“成家立业”的一种结果,而是理解自我之后的一种人生方向的建立。对于四海而言,三十年与人的交互关系建立中,获得了自我价值的认知后,它的方向除了单纯的公共开放空间,还有一份带着过去的故事,承接未来时光的责任

 

延续,是保留还是更新

 

我们在这个命题面前是谦卑的,我们希望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让核心的情感得以保留,让三十年的时间能够被阅读。

 

 

重叠的片段

OVERLAPPING SCENES

 

 

 

 

◎ 左右滑动查看公园老照片

 

30米高的大型艺术雕塑盖世金牛是我国当代美术艺术家韩美林为纪念深圳的拓荒牛精神设计的。这是四海公园最核心的情感记忆点,也是深圳很宝贵的城市风貌里的人文要素。把城市的片段与生活片段以蒙太奇的手法重新组织在同一场景下,盖世金牛与城市背景共筑天际线,用更安全的方式重塑儿时池塘田野边嬉戏的场景。过去的故事、现在的城市与当下的生活在叠合中重现时间的流动。

 

◎ 向城市迈进脚步的盖世金牛

 

◎ 等待日落的九孔桥

 

 

时间的刻度

THE MEMORY OF TIME

 

 

 

 

◎ 左右滑动查看公园老照片

 

人们喜爱在四海公园里茶话、艺棋、纳凉……因为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都充满了痕迹。一棵榕树、一方茶苑、一片墙、一扇窗,它们是过去三十年时光的叙事里不同时间的刻度。时间是动态的,物质是静止的,但物质是时间在空间里的投影。对物质要素的提炼可以主动化地表达,让刻度变得更清晰,让人的感知变得更充分。青砖瓦墙下,茶说过去,用新的情绪记录这一刻的时间。

 

◎ 茶话时光

 

◎ 花窗下的岭南故事

 

 

变化的风景

THE SHIFTING OF LANDSCAPE

 

 

 

 

◎ 左右滑动查看公园老照片

 

30年植物的力量是深入人心的。蛇口的市民曾回忆,“儿时的蛇口很小,好像就一条小路,两旁都是荔枝林。家的前后各有一条河,中间是一片农田。”

 

四海公园里成片的荔枝林、落羽杉林都是属于城市的起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符号,它们实际上是对蛇口这一片地表记忆带有文化价值的转译。公园已然破碎的资源应该得到重新解读,让能够唤起共鸣的植物其核心价值得以升华,形成生活与自然的交融空间,留下城市原点的时间线索

 

◎ 在四海公园最大的草坪边缘,有一颗母女树。1990年,戴橙丁3岁生日,她和妈妈拍下第一张合影,从此之后母女每年和这棵树合影一次。(丁增游供图)

 

◎ 如同儿时蛇口回家的荔林小道

 

◎ 杉林之下重现的生机

 

 

 

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他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

——查尔斯·摩尔

 

作为湾区城市的深圳,虽然有着丰富的海水资源及滨海空间,但淡水资源却极少。由于城市化的高速进程,也带来诸多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四海公园内湖总水量约为55803立方米,是深圳少有的内向型滨湖公园。整个湖岸为硬质直立堤岸,由于大量淤泥形成的内源污染释放造成水体厌氧,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地表径流含有的总氮、总磷和有机物带来了污染,让水和公园分离开来。

 

 

 

 

◎ 左右滑动查看公园老照片

 

过去的三十年里,四海公园里的2094棵树木形成了成熟的植物群落,在高度的城市化格局下,为动物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栖息地。但遗憾的是,斑块之间连接度的单一化,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构成,也让水体的生态性下降。重构健康的生态循环,让趋近凝固的水体重现流动的光影,是此次改造中重要的目标。

 

葱郁的植被柔化水陆边界,让更多的生物群落得以安家落户。路径化的导流系统与梯田式植物过滤系统让地表径流得以净化,流入湖区的水质得到保障。水体循环的管网与梯田式水位布局有效控制内源污染与水质,增强水活性。

 

另一方面,利用枯草、黑藻等具有水净化能力的沉水植物,给湖底铺上绿色基底,同时投放黑鱼、青虾等水生动物及其他浮游动物,完善湖区的生物群落组成,建立稳定、适应力强、多样性高的水生态系统,形成长久的、可持续的生态水下森林。

 

 


 

关于这个城市的记忆与文化,在身披铠甲、饱受风霜洗礼的盖世金牛雕塑面前,我们感受到了城市变迁的印记,它无声地诉说了一场城市从海边的田埂肌理到湾区都市的故事,而公园里的每一个人,既是听众,也是主角。每个人都在不断的编织新的故事,用情感、用青春或者用自己的梦想。

 

 


 

项目名称:四海公园景观提升工程

项目位置:深圳蛇口

场地面积:13.5hm²

业主单位:深圳市南山区城市管理局

代建单位: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园林规划设计院

                  创新研究院

项目摄影:陈卫国   辛琳

图片版权: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蔡盛林、彭章华、刘沁雯、黄种劲、郭彪、边照君、廖宣昌、黄含吟、赵贝、肖尧、黄耿生、张家源、张学财、王显都、陆远珍、骆建文、王本进、麦耀锋、李巍、陈锦燕、吴闻燕、文新宇、张娟娟、朱丽倩、李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