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顶部
  • 0755-25528185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 胡雪

采访 | 胡雪

摄影 | 彭磊智 肖牧东

场地 | 东莞中天·联丰创意谷深圳园林设计分院

 

 

 

PART 01

 
 

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如何解锁管理技能

 

 

王波 

深圳园林规划设计分院院长

深圳园林规划设计院东莞分院负责人

 

一个出色的园林景观设计师,除了一直让自己的专业出色下去,如果想让“个体”更有价值,在职业生涯中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解锁管理技能就是一项富有挑战的选项。

 

大多设计师都希望能够被有条理的安排工作,但具备主动性能力,能够很好的对项目或团队进行管理的设计师,比仅仅只是坐着等候安排的设计师更有优势。这种承担和责任,意味着要合理管理你的职权,让你的项目合理有效地运作,领导力便成为了这类设计师的素质之一。

 

王波正是对自己进行了这样的一个综合提升,既拥有着设计师敏锐的设计能力,又保持着管理者清晰的思维能力。从2001年就业至今,他一直将设计师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拿捏的恰到好处,18年躬耕景观行业,依然保持着初入职场时的那份热忱,他对行业,是真心热爱。

 

 

 

「 不要放弃任何的可能性,

而且要认真用心地去对待每一个项目,

因为这里面都预留着未来的机会 」

 

 

Q:在景观行业这是第19个年头了,这种从一而终的心态和热情源自哪里?

 

主要还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做这个,在一个行业里待五年,可能在专业技能上会成熟;待十年,那属于一种热情;如果过了十年还在坚持,我觉得那是一种追求,就是把它当成愿意为之付出和奋斗的毕生事业来对待。

在入行初期,其实会经历一个质疑自己的时期,应付不了就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因为比综合能力真的优秀的人太多。后来自己调整了心态,也分析了自己的优势,就把做绿化施工图作为一个突破口,狠钻这个,这样的话我可能不是团队里综合最厉害的,但施工图这个环节我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一定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Q:什么时候开始走上管理岗,觉得跟做一个纯粹的设计师相比,哪种状态让您觉得更有挑战?

对您来说,是把项目设计成客户需要的样子或者超出客户期待值让您有成就感,还是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能带来更大的成就感?

对我来说是管理更有挑战。其实在2004年之前,我就没想过管理团队,那时候很满足于做设计,但时间久了就发现自己开始变的呆板,所以也是想突破,就主动进行了这样的一个转变。管理它难在了解“人性”,承上启下你都得去沟通协调,所以在为人处世方面是个考验,而且承担的责任肯定是不同的。但当你适应这种模式后,突破这些挑战后,你的成长也是突飞猛进的。

做设计师在技术领域会很有成就感,一张张漂亮的图从自己的手里绘出来,或者看到一个个落地的项目。但现在对我来说,能在带团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优势,促成他们达成那种技术成就感,会让我更满足,所以这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

Q:公司很多设计师都偏安静,因为要专心,他们需要很专注地去做创意,去完成头脑里那些概念方案。但管理者不同,需要话很多,因为要去运作很多事务,操心各方面的进度,怎么去适应这种矛盾的?

这二个岗位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时间和角色上。

做设计师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可以掌握,我需要做的就是根据项目进度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但管理者不同,会有很多临时的事务出现,时间就变得支离破碎,这点在早期是很崩溃的,习惯了那种固化时间,就挺受不了自己无法安排时间的这么一个现状。后来试着在这些碎片时间里找规律,把事务分级,就例如哪些是可以让项目经理去跟进的,哪些是需要自己去拜访的,然后再排时间表,这样就完全可以支配这些碎片化时间了。

再一个就是角色的不同,这点在本质上其实是能力承载的方向不同,设计师把自己的能力用在方案上,管理者把能力用在达成目标和沟通协调上。只要追求的目标一致,都是解决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认准了这个往前走就好。

打个比喻,就例如水会有不同的形态,除了是液态,它也可以凝固成冰块,但本质不会变。所以不同的角色,只是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但解决问题的本质是相同的,要不断去学习解开不同的思维模式。

Q:东莞分院从筹备到现在,管理上遇到的难题有过哪些?

东莞分院是从2018年7月正式成立,早期最大的难题是缺人,成立的时候我和汉华二人从总院过来,看着空空的办公室既慌又期待,于是马不停蹄赶紧招人。而且摆在眼前的问题是东莞的景观设计师市场还不像深圳这么饱和,在有标准、有要求、时间还很紧迫的情况下,想尽各种办法终于招到了8个人,我们就正式开工了,起码这个团队已经能搞定方案阶段了,也算初步上了轨道。

 

有了人,更大的挑战来了——业务。

 

总院会协调业务,但自己也必须得拓展本地市场,不然在这边设立分院是没有意义的。接着发动了身边圈子里面的好友,都在帮忙介绍业务,人家不愿意做的,嫌规模小的嫌麻烦的,我们都全力以赴去做好。

 

记得2019年春节前一周多,就因为一句话:“你们愿不愿意过来看看?”当天我和彭总监两个人就开始分别抢票,第二天下午到达湖南现场和对方谈,甲方说那就6天内完成概念方案,包含全部效果图,进行投标,最终的结果,没有辜负我们的努力,我们中标了,得到了甲方的认可。

 

所以现在摸索出来的道理就是,不要放弃任何的可能性,而且要认真用心地去对待每一个项目,因为这里面都预留着未来的机会给你,要自己去把握。

 

 

 

还有个管理上的难题就是团队的磨合。

一个刚刚建立的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个性,免不了磕磕碰碰,大难题就是去打磨每个人的棱角,让他们契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那段时间项目都是项目经理和总监负责跟踪,我花了很大精力去梳理和挖掘每个人的优势,分别谈话,让团队的每个人除了分内事,还承担一部分“分外事”,这是他们身上具备的潜力,但也是机会。这样大家都动起来了,出现了更多的配合几率,最重要的是,在明晰了自身定位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承担的责任。现在这个团队到了20人,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工作方法用对了,氛围自然就好了。

 

 

 

Q:以自己的经验来总结,如果想从一名设计师转变成合格的管理者,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和能力?

如果用我自己近二十年的工作经验来总结的话,有三方面是必备的:

第一是责任心,这个责任心包括对项目和对人。不仅要合理管理人员,同时兼任项目管理,不清楚项目进度也会让管理脱节。对人的责任心分二类,先是对客户要负责,服务好,跟进到底,有问题了第一时间解决;再是对团队成员也要负责,多关心他们成长,挖掘每个人的优势,成就自身的价值,让每个人都能开心工作。

第二就是包容心,自己刚入行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真的很需要有人去带,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犯错,只要他们及时总结和修正。将心比心,这是一个互相理解和包容的过程。

第三就是勤快,遇到了机会要牢牢把握,化被动为主动,才能赢来更多机会。目标在心中,落实靠行动,保持勤快才能带着自己的团队往前冲。

Q:东莞分院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现在的景观设计行业和制造业其实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就好比设计出了一件流行的物件,只要市场火爆有流量,其他厂家就会去模仿。景观行业也是这样,流行怎样的布局和设计手法,甚至设计元素都可以去照搬,同质化相当严重,那东莞分院是怎样去打造差异化,不受干扰地用自己的设计语言来说话?

东莞分院成立的定位是和总院互补,总院在大的类别、方向和策略上进行把控,分院发挥自身优势,对某些细化的类别进行深入阐述。东莞分院目前的核心优势是发挥以商业地产为第一主导,文创特色景观和市政景观并行发展为第二主导的战略布局,将这三大版块的出品做到极致。

在目前的景观市场确实会同质化严重,但同样的只是表层,我们会用内核去打造差异化。以我们团队对场地的理解,对功能和需求的分析,创造出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充分发挥地块价值。我相信当一个地块赋予了它情怀,那一定是有价值的。

如果为了设计工作而工作,出来的东西最终会被淘汰。我们注重设计意境,解读加创新,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去创作一个生态的、健康的、智能的、有温度的社区。

 

 

PART 02

 
 

一群出色的设计师如何解锁平台玩法

 

 

 

东莞分院成立仅有一年时间,从2人到20人,规模从小工作室到大的办公空间,业绩逐步突破。在旁观者看来,会说:“他们的团队真幸运!”在2018年整个市场如履薄冰的现状下,能取得这样的突破,好比中六合彩似的几率难道真就被这个团队砸到?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团队的人员虽然不多,但精干,各自有擅长领域,打起配合流畅高效。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将平台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这才能逆流而上……

 

 

东莞分院团队成员

 

 

 

「 相信专业的力量 」

 

Q:觉得深圳园林这个平台给予大家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波子:我觉得平台给大家最深刻的意义就是“机会”,平台创造出了一个可供大家发展的机会,并且给足了我们未来发展的信心。

华哥:这个平台的规模和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我们所能接触到的项目,都对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小花: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包容”。我是3月份才来,对于我这样刚刚毕业没太多经验的,如果想进大公司争取学习机会是很难的。但这里接纳我,并且团队成员一直在帮助我。他们都各自有不同的技能,我经常有不会的或者是做的不好的地方,大家都会教我,这是个很包容的平台。

阿娟:我们都是从“小奶狗”开始学习独立承担的能力。很多创业型小公司,要想找到发展契机是很难的,面临的生存压力都很大。但深圳园林是一个大平台,在这里我们拥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很多大型的高品质项目,而且可以去参与评奖等等。这些都可以拓展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可以迅速发展成“职业化的园林人”。

Q:目前的团队协作模式还有哪些可优化的空间在?

木木:大家在一个团队里共同生活,避免不了出现沟通上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领悟能力参差不齐,所看到的层面不同也会导致处理问题的手法不同,如果症结久了不疏导,就会导致工作的痛苦甚至离职。我们的团队在刚组建的时候也出现过各种摩擦,但现在比较好的方向就是,大家都在面对并解决,所以这是一个良性的优化过程。

阿娟:我觉得以咱们团队的体量,可以在抓规范管流程的同时,也兼容工作室的灵活性,这样可以更大化地提升效率和产值。另外就是在运转的过程中,自上而下大家都要进一步地去做事情,这个“进一步”是说衔接上的契合性。就例如主创多带下面的人,下面的人就理解的更精准;下面的成员多做点,就可以更好地辅助主创。大家都要有这个意识,这样咱们的团队的默契度会越来越高。

中顺:在方案到施工图这个衔接的环节,咱们还有更多的提升空间。方案部分交接的越细致,施工图的呈现也就越精准。特别是遇到方案变更,或者根据甲方意见调整的时候,第一时间跟施工图组进行沟通就尤为重要。

罗总监:我觉得未来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可以进行一些完善和补充,各层级之间的“传帮带”作用就能发挥得更细致。

波子:是的,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大家成长了很多,能够在看到困难的同时去克服,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去提升个人能力,这些是很可贵的做事态度。我始终相信,我们是一个能把事情做好的团队。

Q:对自己团队的作品,有怎样的要求,“好”的标准是?

波子:相信专业的力量,对咱们自己团队的作品,要求首先是够专业。对于“好”的标准,从设计师的角度看,要对得起自己的审美和专业性,这样才能算是好作品。

木木:作为90后,我们看东西的评判标准不是体量的大小,而是展示出来的品质。要有极致的细节和高端的调性,更有设计感,这也是我们团队追求的感觉。

彭总监:这个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第一就是设计没有一个固定的“好”的标准,也没有一个终极的“极致”。作品最终是要亮出来给大家看的,当你倾注心血和精力了,作品肯定会更经得起大家的评判和时间的推敲;

第二就是你热爱这份事业,热爱这个行业,做到这二点的时候肯定对自己也是有要求的,你会去钻研怎样让作品更好;

第三就是“高于期待值”,例如客户要求10分,你做到11分12分甚至更多,把品质做的更高,细节做的更完善。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会去精心雕琢,你肯定会希望他呈现的越来越好。

Q:长远的发展愿景怎样?期望在深圳园林大平台上成为怎样的具有自己独特标签和竞争力的团队?

小琼:深圳园林是一家受人尊重的企业,我最希望的就是通过咱们的努力获得良好的口碑,以后出去再说到深圳园林的时候,东莞分院也能够被提及。

木木:在全国各地都有一些代表性的园林或者景观公司,我希望在未来我们也能打响名气,成为区域或者说本地最优秀的园林企业之一,更好地配合总院。以后大家会说:原来在东莞也有这么好的园林景观公司。

罗总监:公司现在全力冲刺IPO,其实上市后利好公司的是市政项目,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但上市后对于我们,利好的是有一个更加有力的大平台,我们就可以大力发展市政项目,开拓EPC在本地的市场。很期盼公司上市成功,我们能承接更多优质项目来打品牌树口碑。

彭总监:现在很多大型的设计项目都会请国际名团或者国外设计的阵容来担当,我希望我们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发挥平台的力量,将来有机会去跟这些团队较量。

在城市土地面积日渐稀缺的境况下,园林设计师应负担起更大的责任,用的设计力量去充分挖掘地块的更大价值,建设宜居生态环境。毕竟,设计师的价值本身就体现在这些有限的选择里面。这个团队正是由于十分明晰承载的使命,又十分理解平台赋予的动力,所以他们用十足的诚意对待项目,认真耕耘作品。

时间的序列里,只有好作品,才能收获长久的赞誉。

愿王波和他的团队,用设计发声,赢得属于他们的口碑和敬意。